当盛夏的阳光洒满宝峰湖的湖面,游船引擎的轻鸣与游客的笑声交织成夏日序曲。有一群身影在高温与热浪中默默坚守:他们顶着烈日巡检电路,在游船甲板上保障安全,用声音为山水注入灵魂,在闷热船舱里筑牢防线。他们的汗水滴落进湖光山色,将平凡岗位的坚守,酿成游客心中最清凉的慰藉。这些盛夏里的“隐形守护者”,用责任对抗酷暑,用热爱温暖旅途。
烈日下的“全能维修师”——记水电维修工胡小平
“胡师傅,湖尾监控线路短路了!”“胡师傅,湖尾水泵抽不出水了!”“胡师傅,舞台木地板坏了需要更换!”盛夏的景区里,胡小平的电话比往常更勤。这位背着工具包在景区间穿梭10多年的维修工,手里的扳手拧过水管、电笔测过发烫的线路、锯子锯过开裂的木板,成了高温天气里最可靠的移动维修站。
清晨,天刚亮透,胡小平已背着鼓鼓囊囊的工具包出发了。配电机房里,他猫着腰排查线路,汗水滴在滚烫的设备上,瞬间蒸发成白雾;山坡草丛中,他半蹲着接监控线,手背被晒得黝黑;游步道上,他坐在发烫的木板上钉木钉,掌心的老茧磨得发亮。一天下来,他的工装被汗水浸透又晒干,手上还沾着没擦净的机油和泥土。同事说他是“全能手”,他却摆摆手:“都是该做的活儿,设备正常转,大家玩得安全,就好”。
湖面之上的“避暑护航员”——记安运部副经理毛国祥
“毛经理,遮阳棚有点松动!”“毛经理,有位游客中暑了需要帮助!”无论对讲机里传来什么需求,毛国祥总能第一时间赶到,这位在湖面深耕14年的“大家长”,早已将细致融入每一项服务工作之中,他的名字几乎和“靠谱”画等号,虽不是公司最年长的,但所有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“毛伯”。
“夏天安全隐患藏得深,一点都不能马虎。”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,牢记“安全是景区的生命线”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提前到码头检查:游船发动机散热是否正常、救生设备是否齐全、防暑药品是否充足。正午时分,湖面紫外线最强,他依然坚持在码头巡逻,提醒游客注意脚下安全。
他深知酷暑里游客的需求:在湖上游乐区备好解暑药;给驾驶员和讲解员培训防暑急救知识;合理调度游船发班时间。“游客来避暑,我们就得把‘清凉安全网’织牢。”看着游客笑着合影,他抹了把脸上的汗说:“只要大家玩得安心,再热再累都值。”
三、游船上的“清凉传声筒”——记游船讲解员朱成平
“欢迎大家来到宝峰湖,今天的湖上之旅将由我为大家讲解……”盛夏的游船上,朱成平的声音伴着湖风响起,清脆又亲切。这位游船上的“金牌讲解员”,每天随着游船往返湖面,用生动的故事为酷暑中的旅途降温。
登船前,她总会提前检查游船讲解设备:麦克风电量是否充足、扩音喇叭是否清晰,确保在湖面上讲解声依然清晰洪亮。遇到老年游客,她会放慢语速,把传说故事讲得更细致;碰到带孩子的家庭,她就发起互动,用“找山峰、猜山峰形状”的小游戏让讲解更有趣,孩子们的笑声在湖面荡开,暑气仿佛都淡了几分。
有一次,游船上一位游客因闷热头晕,朱成平立刻拿出清凉油帮他涂抹太阳穴。游览结束时,游客握着她的手说:“姑娘,你不仅讲得好,服务更贴心。”正午的阳光最烈时,她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,但看着游客们听得入神的笑脸,她擦了擦汗说:“游船载着风景,我载着故事,大家听得开心,再热都值得。”
四、船舱里的“高温检修师”——记游船充电工全勇
盛夏的船舱像个密不透风的蒸笼,温度比外面高出五六度,全勇的工装湿了又干,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渍。这位坚守23年的“船舶医生”,每天都要钻进闷热的船舱,给游船做“全身体检”。
“夏天游船负荷重,检修一点都不能偷懒。”旅游旺季时,游船从早到晚连轴转,他趴在滚烫的船舱底部检查维修,油污沾满了双手,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,手电筒的光束在闷热的船舱里晃动,照亮了每一颗螺丝、每一段线路。
即便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进眼睛,带来阵阵刺痛,他也只是用满是油污的手背胡乱抹一把,继续排查检修。“旺季游客多,船不能‘掉链子’。”他边用扳手紧固松动的螺丝,边轻声念叨着,声音在闷热的船舱里带着点沙哑,却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坚定。“游客在湖面看风景,我在船舱保平安。”日复一日,他的手掌磨出了厚茧,却让每一艘游船都成了安全的“移动观景台”。
当夕阳为宝峰湖镀上金边,暮色中的景区渐渐安静下来。那些在烈日下奔波的身影、在湖面忙碌的脚步、在游船上穿梭的声音、在船舱里专注的目光,都渐渐隐入余晖。汗水留在了电路间的螺丝上、湖面上的甲板间、游船里的讲解台旁、船舱中的器械上,也留在了每一位游客安心的笑容里。
这些藏在风景里的身影,用汗水给景区“降温”,用坚守为旅途“护航”。他们或许没出现在游客的照片里,却早已成为宝峰湖最动人的风景——因为有他们,每一缕湖风都带着安心,每一道波光都映着担当。致敬这些平凡岗位上的守护者,是他们让山水更有温度,让旅途更显温情。
通讯员:王小迪
一审:熊璞
二审:卓仁高
三审:覃鸿飞